close

1222 

由奧斯陸通往挪威西部沿海城市貝爾根的高山鐵路素有「挪威屋脊」之稱,最高點是海拔一二二二公尺的芬莎車站,此處的夏季活動以越野單車、健行及冰河健行為主,冬季則用來作為越野滑雪、探勘訓練及紅十字會訓練之用。芬莎並無對外道路,僅以鐵路對外聯絡。 

在一個嚴寒的二月天裡,兩百六十九名乘客搭上這班列車,卻因天候不佳而在芬莎隧道出軌,所幸喪生的只有司機一人。乘客隨即被安置在「芬莎1222」旅館與其別館,乘客中包括一群醫生、教會團體、德國遊客、一名少年犯、神秘車廂的乘客以及半身不遂的退休警探漢娜威廉森。

 度過第一夜的不安之後,著名的電視人物卡托、漢默牧師腦部中彈身亡的屍體隨即在屋外的雪地中被發現。身為退休警務人員的漢娜自然受邀調查,但漢娜卻不想插手。對她而言,警探生涯已是過去。等到風雪停止,帶著完整配備的警方來到,自然可以完整的調查這起命案,不需要行動不便的她介入。

 然而,雖然受限於輪椅及旅館大廳之中,漢娜的觀察力並沒有停止運作,她以敏銳的洞察力冷眼旁觀,加上乘客所提供的蛛絲馬跡,記憶力驚人的不良少年亞德安為她寫下部分乘客下車時的情形,包括他們隨身攜帶的物品,命案的線索一點一滴的開始在漢娜疲憊的腦海裡累積、消化。

 乘客一方面因命案的消息恐慌,另方面,關於神秘車廂的謠言四起,有人說神秘車廂裡搭載的是挪威王妃,止不住好奇的醫生前去探查,卻發現門口有武裝警衛站崗,戒備森嚴。根據旅館經理貝麗的陳述,她在車禍一發生時就接到電話,要求優先安置神秘車廂的乘客,並且指定安置地點。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當漢娜依照神秘電話留給貝麗的聯絡號碼打去時,接電話的竟是挪威的外交部長。神秘車廂的乘客到底和命案有沒有關係?而行事低調、貌似庫德族人的那對夫婦又是什麼來歷?

 就在乘客尚處於謠言與命案的驚慌之中,嚴苛的大風雪把連接旅館和別館的空中通道壓垮了,隔離了兩邊的乘客。對於卡托漢默牧師的遇害,他的同事魯瓦韓森似乎欲言又止,兩度想向漢娜傾吐卻被打斷,只約略提到漢默之死與「貪婪」、「背叛」有關,卻再也沒有機會詳加解釋,因為他成為第二位被害人,醫生由其腹部詭異的傷口推斷凶器應該是凍結在屋簷下的冰柱,雪地中完美的殺人武器。

 「二十四小時前,列車上有兩百六十九人,然後變成一百九十六人,死了兩個人,剩下一百九十四人。現在只剩下一百一十八人。我想到阿嘉莎克莉絲蒂的《一個都不留》(And Then There Were None),但馬上拋去這個想法。並不是說《一個都不留》這個故事有什麼圓滿的結局。」

 漢娜身為警探的直覺開始進入運作模式,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由兩名兇手犯下兩起命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然而,如果兩起命案的兇手是同一人,為什麼第二名被害人不是以同樣的手法被槍殺的呢?最重要的是,兇手的殺人動機為何?韓森生前對漢娜說的「貪婪」與「背叛」指的究竟是什麼?是否與漢默當初開始成為大眾注目焦點時的教會盜用公款事件有關?韓森生前又為什麼對亞德安疾聲厲語呢?他對亞德安剛結交的女子薇若妮卡有什麼不滿?

 正當風雪稍微緩和之際,本館的門口出現五名黑衣人,其中一名是漢娜曾經熟識的警探,他們要求經理將其安置在隱密之處。漢娜藉此機會傳送兩個訊息:一,請代為查詢十年前卡托漢默牧師所屬教會的盜用公款案件涉案人的姓名;二,請通知警方此處發生兩起命案。萬一警方未及時前來處理,一旦乘客脫險後更難辦案。

 車禍後的第三天,風雪漸止,救難隊可望抵達,不過先行抵達的收到漢娜訊息而來的警方。就在警方要求所有人集合之時,漢娜在眾人面前與兇手對質,將她所整合的線索娓娓道來,解釋兩起命案的來龍去脈:

 十年前,漢默牧師盜用教會的公款,當時擔任教會秘書的是瑪格麗特,漢默牧師對瑪格麗特表示,此事若宣揚出去會對教會的名聲造成莫大的傷害,並說服瑪格麗特成為代罪羔羊,虔誠的瑪格麗特因而入獄,十年後死於精神病院。事發當時,瑪格麗特的女兒薇若妮卡只有十五歲,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她因漢默牧師的貪婪與背叛失去一切,只在母親死後才找到一封她未曾寄出的信,解釋了一切……

 最後的謎團是神秘車廂的乘客及那對疑似庫德族人的夫婦,原來他們是配合神秘車廂警備的安全人員,聲稱一切只是一場演習。不過,最後離開的漢娜終於驚鴻一瞥的見到神秘乘客的真面目,一名重量級的恐怖份子,最後的真相使她震撼不已。

 若說這是挪威版的阿嘉莎克莉絲蒂,應該一點也不為過。一群看似毫不相干的乘客受困於零下二十幾度的大風雪中,屍體一具一具出現,救援似乎遙遙無期,鉅細靡遺的雪封情境增加了陰森感與受困感,若非原始乘客高達上百人,最後只剩下主角與兇手對峙也並非不可能。加上最後神探白羅式的解謎方式,這的確是作者向克莉絲蒂致敬的作品。

 全書以退休警探漢娜威廉森第一人稱的視角寫成,幾年前因出任務中槍而造成半身癱瘓的她憤世嫉俗、洞察力十足、話鋒尖銳但不失幽默,雖是第一人稱的敘事,卻帶有旁觀式的冷漠與客觀。深入閱讀後,讀者發現她並非完全冷血的隔離自己,承受身體禁錮與痛苦的同時,她也有心愛的家人與伴侶,曾經熱愛的警察工作與積勞成疾的矛盾,是一個多層次的角色,亦帶給故事多層次的面向。

 除了漢娜對於周遭人事物的觀察之外,漢娜本身的心境頗為引人玩味──受傷前她如何希望自己退出警界,失去主動的能力後人生只剩下等待:等待女兒、伴侶回家的生活,因而在自己與外界之間築起一道牆,卻又因此次的經歷喚起內心對於警察生涯的熱情,一個典型外冷內熱、刀子嘴豆腐心的陽剛女性。

 在人物角色的層面上,漢娜並非最討喜的推理小說主角,有時作者太過強調漢娜的喜惡(不喜歡被人碰、不喜歡接受幫助),導致重複性太高,精明的讀者可從故事中的蛛絲馬跡得到這樣的印象,不需由漢娜一再重複。另外,由於一開始安排的雪封情節實在過於引人入勝,後段進入解謎時難免有力道不足的感覺,正如神秘車廂所扮演的「轉移焦點」略微牽強,但又是必要,不過這是一種傳統的推理小說形式,亦有其接受度。

 值得一提的是此書英譯翻譯品質極佳,若有意出版應為助力之一。若能配合情境於冬天出版,更能深刻融入故事情境。

 

 


 

圖片來源:http://www.amazon.co.uk/1222-Anne-Holt/dp/1848876076/ref=sr_1_2?ie=UTF8&qid=1312430576&sr=8-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isgebeat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